从青头潜鸭“看见”白洋淀

发布时间:2024-12-23 05:52:06 来源: sp20241223

   中新社 雄安8月25日电 题:从青头潜鸭“看见”白洋淀

  作者 裴国荣 李梦迪

  “你好啊,青头潜鸭!”当河北雄安新区安新县白洋淀摄影家协会主席张学农在白洋淀水域再次拍到青头潜鸭时,尽管已是第七年用镜头记录到它们,这位54岁的摄影人依旧激动不已。

  “水中无倒影,青头不落脚。”作为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青头潜鸭,不但有“鸟中大熊猫”之称,更因对落脚地环境要求极高,又被誉为“环境检验师”。

8月16日,张学农在白洋淀再次拍摄到青头潜鸭。 张学农 摄

  自称“很有鸟缘”的张学农,摄影逾10年,用多达十万张照片记录下雄安发展,更历次见证青头潜鸭在白洋淀现身的“重要时刻”。

  2018年,张学农和摄影爱好者见证白洋淀首次观测到青头潜鸭踪迹;2022年,张学农首次拍摄到青头潜鸭育雏,证实白洋淀成为青头潜鸭繁殖地;今年6月,张学农再次拍摄到青头潜鸭,且是两只成年青头潜鸭分别带“娃”畅游的照片,成为连续3年发现青头潜鸭在白洋淀繁育雏鸟的重要佐证。

6月19日,青头潜鸭在白洋淀内带“娃”畅游。 张学农 摄

  “经观测,青头潜鸭连续3年在此育雏,印证了白洋淀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的显著提升。”雄安新区安新县自然资源局鸟类监测站巡查员赵克俭说,8月21日,该局鸟类监测站巡查队和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鸟类多样性调查队分5组对白洋淀全域进行同步调查,当日共监测到94只青头潜鸭。

  “2023年7月,我还拍到过一只青头潜鸭带10只小鸭‘遛娃’的画面,刷新了白洋淀青头潜鸭‘出生率’。”张学农笑称,随着白洋淀水质变好,只要有足够耐心,很多地方都能观测到青头潜鸭的踪迹。

  张学农说的“足够耐心”,指的是背着相机和望远镜,不敢大声说话,经常连续五六天坐船躲在成片茂密的芦苇荡中,“保持两三百米的距离,一蹲四五个小时”。

  “凌晨4点多起床,5点多到淀里,鲜艳的衣服、化妆品、驱蚊液都可能惊扰到它们,很机警的鸟。”于是每次进淀,深色长衣长裤外加一顶黑色渔夫帽成了张学农的“标配”。但“日头毒的时候,捂出一身汗,脸上、手上被叮咬是常事”。

  “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最激动。”张学农十万多张照片里,定格了100多种鸟类,也让他成了“半个野生鸟类专家”。他说,真正拍鸟是新区设立后的事,白洋淀生态在变化,很多鸟从前没见过,为此专门买了一本鸟类大全的书,拍到新鸟就对着查,“只有了解它们的习性,才能保护它们”。

2023年7月,张学农拍到的青头潜鸭“遛娃”画面。(资料图) 张学农 摄

  今年6月,外国政党领导人等走进雄安新区,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张学农作为6位宣讲人之一,以青头潜鸭为例,讲述白洋淀的生态变化。

  自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作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生态治理。如今,此间水质连续三年保持在Ⅲ类标准,“华北明珠”再现“荷塘苇海、鸟类天堂”胜景。

  不只是青头潜鸭,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白洋淀鸟类种群数量已达286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80种。在白洋淀边长大,既是摄影人又是爱鸟护鸟志愿者的张学农感慨道,“生态变好鸟先知,它们会用翅膀投票。”(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