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0:41:05 来源: sp20241223
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中华秋沙鸭 图为龙江森工集团融媒体中心提供。
莽莽林海,松柏森然……初夏,走进黑龙江省龙江森工林区,满眼绿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
作为国有重点林区,龙江森工林区的森林经营总面积达658.57万公顷。在产量最高峰时,全国所用的每10根木头中,就有将近3.5根产自这里。2014年,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这里也开始休养生息。
如今,十年过去了,龙江森工人放下斧头锯,由砍树人、伐木人变为种树人、护林人,林区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守护好这片绿色
生在林区,长在林区,今年50岁的桦南林业局有限公司员工于红波还是毛头小子时,就跟着父辈做伐木工。“那时候,木头意味着一家人的生活,我跟着大人每天穿梭在林子里砍木头,一个月收入千八百块钱,勉强够一家子吃喝。”回想起停伐前的生活,于红波感慨万千。
停伐后,于红波自告奋勇成为一名护林员,“森林资源是有限的,父辈们为了生活,不得不伐木取材卖钱,到我们这一辈,观念该转变了”。
要想更好地护林,就要了解森林。于是,他有事没事就往山里跑,“红松树皮颜色深,松塔大。落叶松冬天掉叶子,树干直溜儿。这是黄柏,那是杨树……”
“走,去看看这些年新栽的树苗。”沿着林间小路,于红波领记者来到一片整齐的林地。“人造林都成行成趟,第三排的那棵红松,是停伐后我亲手栽的,长得有‘二大碗’碗口那么粗。”顺着于红波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棵3米多高的红松笔直地挺立在那儿。“我们的责任,就是把林护好、把树种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色。”于红波语气坚定。
在林区,防火是首要大事。早上天刚亮,沾河林业局有限公司森林防火部瞭望员王刘洋就登上瞭望塔,查找火情隐患。
眼前这座瞭望塔约20米高,塔身为金属钢架结构。林风吹过,塔架轻微晃动。钢架顶部有个红色小屋,那是王刘洋与妻子徐盼的瞭望室。瞭望塔有个特殊的名字——“彩芹瞭望塔”,父亲王学堂和母亲朱彩芹是瞭望小屋的前任主人。如今,夫妻俩从父母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值守在森林深处。
“彩芹瞭望塔”承担着沾河林区森防通信大部分传递中转任务,是守护森林、预防发现火情的“眼睛”。近两年,在科技手段的助力下,瞭望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视频监控24小时以‘可见光+热红外’监测火情,我们俩也基本能睡个踏实安稳觉。”说完,王刘洋又放飞无人机,让它飞升到高空巡视山林。
停伐以来,龙江森工集团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推进森林防灭火“空天地”一体化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实现连续13年无森林火灾。同时,落实三级林长责任和五级管护责任,完成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相关统计显示,龙江森工集团所辖森林面积由2014年的551.37万公顷,增长到现在的557.95万公顷,增长面积的蓄积量相当于5.5亿棵大树。
珍稀野生动物越来越多
登高远望,大沾河自北向南蜿蜒曲折,水流平缓,两侧湿地连片。周边,郁郁葱葱的林木,宛如一片绿色海洋,滋养着这片土地及生灵。
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小兴安岭山脉北麓的大沾河上游,是小兴安岭林区类型齐全、分布集中、面积最大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凌晨三点半,保护区科研科长谷彦昌开始监测记录白头鹤的活动。“这几天正是繁殖高峰期,雄鹤来门前采食的时间越来越早了。”果然,在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斯孟野生动物监测站院门前的田间,两只鹤正低头翻找食物。
为了更好地保护迁徙来的野鹤,监测站每年会播种50多公顷的小麦和黄豆,到了秋天部分不收割,为来年开春回来的野鹤补充足够的食物。
“以前我们这儿风大,还经常刮沙尘暴。停伐这些年来,眼瞅着湿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吸引不少珍贵的禽鸟前来栖息繁衍,很多都成了我们的‘老朋友’。”谷彦昌告诉记者。
不仅珍稀鸟类越来越多,随着林区生态环境的好转,东北虎、东北豹等野生动物也频繁现身,活动区域不断扩大。
在龙江森工集团,先后有14个林业局有限公司发现了东北虎的踪迹。今年1月,穆棱林业局有限公司和平林场护林员王道辉在例行巡护时,发现了老虎足迹。“沿着这一道儿留下明显足迹,除了领地标记,还发现排泄的粪便。”穆棱林业局有限公司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负责人郭建军介绍,这已是穆棱林区近年来发现的第5只成年野生东北虎。
十年来,龙江森工林区采取停、管、抚、造等措施,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得到有效恢复和稳步提升。如今,各林区已从过去单一保护林木林地为主,变为对山水林田湖草沙和野生动植物的系统保护和修复。
监测数据显示:龙江森工林区共繁殖黄胸鹀、花田鸡等鸟类31.51万只,救助并放生东方白鹳、火烈鸟、白头鹤等野生动物180余只;素有鸟类“活化石”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再现龙江森工林区河畔;红豆杉、高山红景天等珍贵野生植物种群数量也持续恢复增长。
林区职工吃上“生态饭”
走进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的刺五加标准化种植基地,一株株刺五加错落有致地根植于山林间,绘就一幅产业兴旺的图景。
刺五加是生命力极强的植物,耐旱耐寒,适合仿野生栽植。而且,它的全身都是宝,根、茎、叶、花、果皆可入药,叶能食用,也可做茶饮,是药食同源的典型代表。“刺五加生长在山坡林中或路旁的灌木丛中,既不会破坏森林原有的生态环境,还能拓展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领域,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一举两得。”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森林经营管理部部长周乃军说。
近年来,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林区资源和区位优势,把发展以刺五加为重点的“寒地龙药”产业作为提升林区百姓创收能力、推动林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延长产业链条,走出一条因地制宜、强企富民的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
“这些都是近两年栽植的刺五加,经过两年的扎根期,今年进入加速生长阶段。你看,这一节是今年新长出来的,有30到40公分长,再过两三年就有收益了。”刺五加种植户商成辉兴奋地介绍。
除了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各地林业局还积极探索森林发展的新方向。
在林口林业局有限公司林区,随处可见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有“党员林”“青年林”“劳模林”……早些年栽种的已经长成参天大树,眼下三四米高的都是停伐当年种下的新苗。“2013年,我们营造了1万亩碳汇林,如今那片林子带来了不小的收获。去年,我们单位被确定为国家森林碳汇试点单位。”在林口林业局有限公司森林经营管理部部长赵国强眼里,营林造林是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停伐十年来,龙江森工林区的森林覆被率、总蓄积量、公顷蓄积量分别增加到84.71%、7.14亿立方米和120.9立方米。2020年年底,经中国林科院评估,龙江森工集团的森林和湿地资源资产总值为2.8万亿元,年生态服务价值为5162.11亿元。
“不卖木头卖空气,这就是林区人的新想法”——赵国强卖了个关子,“我们采取科学手段合理营林造林,提高单位面积森林的生长量和蓄积量,建立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努力打造可复制的森林碳增汇及可持续经营模式”。
停伐十年,林区端起生态“饭碗”。可见,保护好绿水青山,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让森林再续绿意绵长,已经成为龙江森工人的共识与行动。
(本报记者 张士英 本报见习记者 李家欣)
(责编:王震、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