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提升学生健康保障水平

发布时间:2024-12-23 10:21:36 来源: sp20241223

原标题:体教融合提升学生健康保障水平

近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于广西南宁落幕,展现了我国体教融合的重大改革成果。据教育部体卫艺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数据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总体提升,优良率由2016年的26.5%提高到2021年的38.5%。青少年健康是健康中国的重要人力资源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正积极推动着各级各类学生的健康成长。

设施优化,筑牢学生健康保障之基。体育设施建设是学生体育锻炼的保障,是支撑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基础,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增强学生体育素质、落实“健康第一”理念的重要载体。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我国学校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比例由51%提高到94.1%,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由52%提高到97.3%。完善的体育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锻炼环境,保障学生运动、检测、训练中的安全和动作规范,让学生可以在宽敞的场地中积极发挥自身运动潜能、消耗能量、放松心情,提升自身运动素养。同时,多样化的运动器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调动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队伍打造,凝聚学生健康保障之力。体育教师队伍是学校体育发展的源头活水和人才保障,是指导学生运动技能的导师团,更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守护者和引路人。从数据来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稳步增长,由2012年的43万人,到2022年已增加到70万人,增长62.8%。更多专业体育教师的加入,保障了学校体育教学的稳步开展,为学生健康发展凝聚力量。学校不再需要大量聘请代课教师,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保障了体育教学中更加科学的运动课程和训练计划,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纠正学生运动中的错误姿势,帮助学生探索运动乐趣,释放压力、缓解焦虑,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培养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体教融合,增进学生健康保障之效。自2020年《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颁布以来,各级各类学校积极落实相关政策要求,学校体育初步形成了“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体教融合”理念的落实,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的宗旨——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将传统体育以“强身健体”为目标,转化为体育作为“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这种转化不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是理念上的深化,将学校体育回归到“健康第一”的理念,让“五育”之一的体育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提升适应力和抗挫折力的核心途径。以大健康教育观引导学生走上从掌握健康知识,到拥有健康意识,再到养成健康习惯的成人成才之路。

此外,学校进一步推进的走班制教学、俱乐部制教学等教学改革,是对体教融合内涵的丰富、形式的延伸,既满足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又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深入的培训经历,让学生能够在体育领域个性化地展示才能与潜力。而传统特色项目的加快普及,民族传统体育等新内容、新模式对学校体育内容和形式的充实丰富,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继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大价值与意义。

(作者:杨玉春,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

(责编:李昉、孙竞)